雷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声、光、电物理现象,其放电电流可达数十千安培,甚至数百千安培。防雷工程放电瞬间,雷电流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和很强的电磁干扰作用,雷电灾害是自然界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雷云对地放电时,强大的雷电流从雷击点注入被击物体,能够对地面上的建筑物和设施构成严重危害,其危害主要分为两类: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直接危害主要表现为雷电引起的热效应、机械效应和冲击波等。间接危害主要表现为雷电引起的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和暂态过电压等。
雷电流具有很高的峰值和波前上升陡度,能在所流过的路径周围产生很强的暂态脉冲电磁场,处在该电磁场中的导体会产生感应过电压(流)。 乘用电梯控制设施由于敷设着各种电源线和信号线,这些线路会在设备金属构件或建筑物内的不同空间构成环路。当设备或建筑物遭受雷击时,雷电流沿设备金属构件或建筑物防雷装置中各分支导体入地,流过分支导体的雷电流会在设备自身或建筑物内部空间产生暂态脉冲电磁场,脉冲电磁场交链不同空间的导体回路,会在这些回路中感应出过电压和过电流,导致设备接口损坏。雷电流产生的暂态脉冲电磁场不仅能在设备或建筑物内的导体回路中感应过电压和过电流,而且也能在设备或建筑物之间的通信线路中感应出过电压和过电流。
雷电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常使建筑、石油、电力、电子、通信、航空、航天、工业生产等诸多部门遭受严重破坏。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由雷击引起的灾害事故正呈上升趋势。全国每年雷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元。
乘用电梯多安装于高层、超高层公共建筑 ,近年来居民高层住宅也都安装乘用电梯。电梯竖井多位于建筑物中心,电梯机房位于建筑物屋顶。 电梯机房一般是屋顶最高建筑物,首先应在其屋顶设置接闪带(以前称避雷带)。由于电梯竖井在其机房下面,所以该接闪带的接地引下线应接到大楼外墙结构柱的主钢筋,以免当该大楼接闪带接闪时,引下线泄流对竖井中电源线、信号线的电磁辐射而发生雷击事故。 竖井中的导轨首尾、每隔3层与建筑物主钢筋可靠电气连接并做好轿厢接地。
电磁屏蔽是雷电防护最重要的措施。屏蔽的机理是利用低阻金属材料制成容器,使其内部的电力线不传到外部,而外部的电力线也不影响内部,把电磁场经过在屏蔽壳体接地来实现。
低频磁场屏蔽(雷电波能量集中于低频段)是指甚低频(VLF)和极低频(ELF)的磁场屏蔽。它是利用高导磁材料具有低磁阻的特性,使磁场尽可能通过磁阻很小的屏蔽壳体,而尽量不扩散到外部空间。屏蔽壳体对磁场起磁分路作用。其屏蔽性能主要取决于屏蔽材料的磁导率μ。
电梯机房的屏蔽措施应在大楼设计阶段进行,笔者建议:机房地面、屋顶、四壁均采用加密钢筋网。网格尺寸为10㎝×10㎝,间隔60cm点焊,或采取在机房六面墙内敷设1㎝×1cm网格的铁丝网从而形成法拉第笼。地面钢筋网不少于四点(机房四角)与建筑物接地主钢筋可靠电气连接并在电梯机房四角预留接地端子。
据美国研究报告(AD-722675)指出:当雷电活动时,电磁感应强度达到0.07Gs时,无屏蔽的计算机发生误动作,当电磁感应强度超过2.4Gs时,计算机将会发生永久性损坏。上述研究成果完全适用于乘用电梯微电子控制系统。
防雷工程雷击发生时所产生的强大雷电电磁脉冲沿低压供电线路侵入电气和电子设备,造成设备损坏,国内外大量雷击事故证明,这是雷电损坏电气和电子设备的主要原因。
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应在电梯所在建筑物总配电柜或设有独立变压器的低压处总柜安装Ⅰ级试验(10/350µs)的电涌保护器,要求Iimp≥12.5kA、Up≤2.5kV。符合上述技术参数的电涌保护器(SPD)有三种型式:开关型、限压型、复合型。开关型电涌保护器抗暂态过电压(TOV)、抗老化的能力强,不易出现非雷击而发生的燃烧现象,较限压型电涌保护器更安全可靠。
防雷工程限压型电涌保护器符合Ⅰ级防护区域(10/350µs)的应用要求存在一定局限性,满足Iimp≥12.5kA、Up≤2.5kV技术指标要求,其核心元件(MOV—金属氧化物变阻器)以多片并联使用为主,通常6片并联使用居多。MOV芯片的离散性较大,在雷电入侵时引起的暂态过电压过电流绝大部分通过某一片或某几片MOV芯片时,偏离较大的MOV芯片迅速劣化、甚至爆裂燃烧,最终导致SPD达不到过电压、过电流保护作用。北京雷电防护装置测试中心的大量实验结果表明:仅采用静态参数对MOV芯片配对后并联使用存在局限性,建议采用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同时对MOV芯片进行优选,即同时在脉冲电流(推荐8/20us)冲击下筛选残压值相近的MOV芯片并联使用。
电梯机房在做好电磁屏蔽的情况下,其总配电柜(箱)可安装Ⅱ级试验(8/20µs)的限压型电涌保护器,Uc=385V、In ≥20kA、Imax≥40kA、Up≤1.5k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