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很多人都能够感觉到极端性的天气越来越多。比如今年以来,我们遇到的高温,干旱,强风暴等等都是比较频繁,并且带来的影响也很大,或许是气温升高了,或许是降雨变多了,或是雷电增加了……可以确认的是,全球变暖的影响已经逐渐扩大化。
l气温
2021年2月,在与厄尔尼诺相反的拉尼娜现象影响下,北极极地涡旋破裂,美国迎来了一大波寒潮,美国多个一年四季如春的地方迎来了极寒天气,直接导致得克萨斯州多地气温暴降,出现了零下数十摄氏度的低温。
不止极寒,还有令人瞠目结舌的严酷高温。6月,美国、加拿大等地的气温一度达到了50°C,科威特城的阳光下最高温度一度达到73℃,连街头的汽车外壳都被烤化(也就是烤化车壳了),完全没有人敢在外面行走。死亡人数大约有600人。不仅如此,柏油马路裂开、电线融化、各种设备遭到损坏等。即使是在街道的阴凉角落,气温同样达到了53°C。
l龙卷风
2021年5月,武汉和苏州两个大城市遭遇了9级强龙卷风的袭击,在武汉,家住汉阳土桐一带的市民亲眼看到科幻片的一幕:天空上阴云密布,白昼如同黑夜,城市上空被强降雨云团笼罩,很多物品都被卷到了半空中。
l强降水
今年7月,河南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超过10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雨量达到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当时有人评价,特大暴雨中心的郑州,一天把一年的雨都给下完了。
而距离那场特大暴雨不到3月,10月5日的山西又遇特大暴雨。全省有18个县(市、区)降水超过200毫米,累计降水量最大为285.2毫米。
近年来我国降水类型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小雨变少了,大雨、暴雨变多了。相关数据也显示,自1961年以来我国小雨日数减少了13%,暴雨日数增加10%,大城市百年一遇小时降水量重现期显著缩短。每到雨季,许多城市因为强降水而出现如河南、山西的今年的“看海模式”甚至“泡海模式”,以及伴随着就是全球变暖背景下,与降水相关的极端事件增加的表现。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最新评估,在过去的200万年间,二氧化碳从未有过如此之多,增加速度也从未有过如此之快,IPCC曾经做过一项研究,根据往年的全球气温变化预测,到2050年之前,全球气温会上升1.5℃,而如今刚进入2021年,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1.1℃,比预期提前了10年。
气候变暖则会影响着全球的每一个地区,在极端天气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可预见的灾害除了暴雨,洪水,高温,山林大火,还有海平面上升,两极地区冰川融化,不可预见的灾害对于人类的影响要比这些更可怕。
面对极端天气,如何保护自己?
l突遇雷电
不要爬山,如果在山里,尽快去低洼地带躲避。远离高压线、孤立的高楼、电杆、大树等。
尽快到屋里躲避,收起雨伞,必要时摘掉眼镜、手表等金属饰物。也不要骑自行车。
雷雨天接打电话很容易将雷电引致自身,非常危险。如果必要,也要在室内远离窗户的位置接打电话。
雷雨天气来临时,关掉电源,台灯、电视机等家用电器,避免产生导电。
l遭遇冰雹
冰雹来袭都会很突然,要迅速进入室内或者找到坚固的遮挡物躲避。如果条件不允许,背着风蹲下,双手抱头,保护头部、胸腹不受袭击。
躲避时周围不要有容易破碎的物品:玻璃、窗户等。防止冰雹砸碎物品造成人员损伤。
躲避时要远离线路,防止电线断裂、带电使人触电。
l遭遇短时强降水
住在低洼处的住户在门口放置挡水板,时刻提防家中进水。如果家中进水,立刻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在积水中行走注意贴近建筑物,防止跌入井、坑中。
汽车尽量绕开积水处,如果积水很深不要强行通过。如果汽车熄火了,人员要立即下车,不要在车上等候。避免雨天救援迟缓,人员被困车中。